乙型流感可诱发重症 疫苗每年都要打一次?

30/04/2025

乙型流感可诱发重症 疫苗每年都要打一次?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正粘液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透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透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香港人口稠密,加上港人常处于车厢、办公室、学校和诊所等密闭且拥挤的空间,增加流感广泛传播的风险。

 

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因其变异性强而常引起大流行,乙型流感虽然变异速度较慢,但仍可导致严重的季节性流行。虽然乙型流感只有两个分支世系,分别是「乙型/山形世系」和「乙型/维多利亚世系」,其变异速度较甲型流感慢,较少引起大流行,但仍可能导致严重的季节性流感爆发,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感染率较高。

 

抵抗力差宜接种疫苗

乙型流感的传播主要依赖于飞沫传播,也可透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而传播。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头痛、肌肉疼痛、疲倦、全身无力,或有时伴随恶心或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一至四天内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数人会在一周内康复,但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老人、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本身抵抗力差的人士,在感染流感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更高。


在本港,一名过往健康良好的十七岁女童,她起初只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病征,因此不以为然,约一周后才向私家医生求医,并于几日后出现抽搐的情况,被紧急送往急症室,同日被转送到屯门医院儿童深切治疗部。经鼻咽拭子样本化验后,证实对乙型流感病毒呈阳性反应,并诊断为乙型流感并发脑病变。目前她仍然留医,情况严重。乙型流感病毒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群组影响确实可以很大,有机会导致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和中耳炎,严重个案甚至可引致心肌炎和脑炎等。


全科医生刘汉鹏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疫苗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且无法完全保证免疫,但已可大大减少因感染流感而入院留医和死亡的风险。在疫苗接种计划下,不少香港市民都接种了流感疫苗,有效提升群体免疫,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二○二五年年初流感季节中的成人严重个案数字和儿童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个案,较二○一八/一九流感季节大幅减少。

 

流感疫苗每年更新?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在全球流感监测和疫苗株选定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会透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持续追踪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并每年召开会议,预测下一季可能流行的流感株,建议下年度流感疫苗的组成。


由于北半球与南半球流感季节的时序并不相同,所以世卫公布这两个地区的建议的时间表也有差别。世卫会于每年二月/三月份,公布北半球地区建议采用的品种,以便北半球地区的居民,可及时于来临的冬季流感季节(即该年的年尾或第二年的年初)得到更新的疫苗。此外,世卫会于南半球流感季节的前一年九月份,公布南半球地区建议采用的疫苗病毒品种,以便该区在下一年的冬季可以得到疫苗供应(南半球的冬季通常在每年的六月至八月之间)。在病毒品种建议公布之后,制造商可开始预备疫苗生产,应付流感季节。


香港政府采购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严格遵循世卫每年二月发布的北半球疫苗建议,并且一般会在每年十月,即新季度疫苗开始供应后,启动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计划,这些疫苗一般会在翌年七至八月到期,年度疫苗接种亦会终止。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正粘液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透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透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刘汉鹏医生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显着减少因感染季节性流感而入院和死亡的风险。

正因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大约二至三月更新北半球地区流感疫苗病毒株的建议,公布后药厂会根据这些建议开始生产疫苗,以便在冬季流感季节(通常是年尾)进行接种。

流感疫苗的常见副作用通常是轻微和短暂的,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反应。一些人士在接种后的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会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和疲倦等症状。

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季节性流感通常在冬季(一至三月/四月)和夏季(七、八月)较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