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易诱心血管疾病发作?

24/12/2024

每逢天气转冷,不少人都会变得懒洋洋,整个人提不起劲!事实上,气温变化会直接及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冬天寒冷的天气会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机会。

心脏科专科梁世宙医生指,人体内的血管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天热时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反之,冬天寒冷时,身体会产生抗冷动作,令血管随着气温下降而收缩,引起血压上升,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天气寒冷,血液亦会变得较易凝固,从而增加了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及脑中风的机会。

梁医生表示:「冬天有寒流侵袭时,猝死个案总会增加,当中近九成是因心脏病引起。曾有研究显示,以摄氏二十四度为基准,气温每下降一度,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患者比率会上升至少百分之二点六,当中以长者较为常见。外国有研究显示,每年一月份都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高发期。」

香港中文大学一项研究,亦发现心脏衰竭患者入院与季节有直接关系。该研究分析了二零零二年至二零一一年间的数据,一月和二月平均每日入院的心脏衰竭患者人数比六月至十月高出约七成半。该研究亦发现,当气温由摄氏二十五度降至摄氏十九度,心脏衰竭住院风险上升近四成,若由摄氏二十五度下降至摄氏十一度或以下,入院风险更高两倍,气温下降后约一星期更是心脏衰竭患者的入院高峰期。 

梁医生提醒,心脏病患者、三高人士(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肥胖人士、吸烟人士,都是在冬季容易引发心脏疾病的高危族群,要加倍注意身体健康。梁医生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防范心血管疾病发作:「第一,要注意保温,避免因体温过低,引致血压变化,影响心脏健康。第二,冬季是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传染病。因一般炎症或任何感染,都有机会引致心脏病病发。第三,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有助减低感染机会和减轻病情。」他补充,正在服药的三高人士,于寒冬期间应更密切监察病情变化,并遵从医生指示服药。

  • 心脏科专科梁世宙医生表示,冬天寒冷天气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机会。

  • 心脏病患者、三高人士属高危一族,冬天欢度佳节时切记注意保暖、均衡饮食,严防心脑血管疾病偷袭。

圣诞大餐要拣饮择食

圣诞假期,聚餐总是少不了,但过度摄取热量是造成心脏负担的一大元凶。单计一块八盎司的无骨牛小排就有约七百卡路里的热量,并含有约三十克的饱和脂肪,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建议摄取上限的二十克。摄取过多饱和脂肪,易使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致血管内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使血压上升,增加血栓、中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天寒地冻,港人尤爱打边炉。梁医生提醒,火锅食材、汤头、酱料的钠含量通常都偏高。因为血中的钠浓度过高会使血浆渗透压上升,刺激下视丘渗透压感应器释放出抗利尿激素,并促使心脏与血管强力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同时,人体亦会因为摄取高钠食品后因为口干而吸收大量水分,人体整个血液的容量就要增多,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导致心脏无法负荷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并引致肺积水无法呼吸。

  • 打边炉令人体内外温差大,加上重口味食材钠含量高须补充大量水分,容易促使血压上升,诱发心血管疾病。

浸温泉冬泳伤「心」

除了打边炉外,不少市民节日外游时都喜欢浸温泉。梁医生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浸温泉要特别留意:「因为冷热温差大,导致血管急速舒张或收缩,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会增加引发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此外, 温泉水温度高,容易导致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因此,浸温泉后勿太快起身,以免晕倒发生溺毙意外。他又提醒,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不应超过十至十五分钟。 而浸温泉最好还是有亲友陪同,避免单独浸泡,以免发生意外时没人知晓,错失黄金治疗时间。 

梁医生亦表示,虽说游泳是改善心肺功能的推荐运动项目,但不太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士进行冬泳。冬季气温低,跳入冷水中,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才能够维持体温。这对心脏而言,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极大冲击及负荷,如有隐性心血管问题者,更有机会触发心脏病病发。 

  •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浸温泉要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