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心脏病的关系

08/01/2025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人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情绪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身体感受,造成心脏不适的错觉。

四十五岁的黄女士是双职妈妈,近月她发现自己经常唞唔到气、心口翳闷,且感觉疲累,走起路来也没有力气,于是向心脏科医生求诊,并接受了心血管电脑扫描、超声波、照肺、验血等一系列检查。全部检查结果均显示黄女士健康状况正常,然而身体不适的情况却仍然持续。

  • 抑郁症会增加患者心脏不适的症状,严重情况需要配合抗抑郁治疗。

甚么是抑郁症?

心脏科专科医生罗君健指:「身体与心灵相连,正如不少人考试或上台表演前也会出现胃痛和肚泻的情况。黄女士有机会是受到心情或情绪持续影响,导致出现气促、胸闷、易倦等常见的焦虑和抑郁症症状,容易与心脏病症状混淆,令患者误以为自己患上心脏病,但其实是患上情绪病而不自知。若患者已经接受排除心脏或其他器官疾病的专业诊断及检查,应考虑是否出现情绪问题。」

临床发现,不少疼痛门诊的患者,其实是抑郁症患者,却被身体疼痛的假象所骗。精神科专科医生乐芷颖指:「抑郁症患者容易感到疲累及失去活力,感到胸闷、心悸、肠胃不适,以及出现找不到物理病理源头的无名痛楚,如肌肉紧绷或酸痛、骨头关节酸痛、胸口痛、背痛、头痛、胃痛等。」

不过,乐医生提醒,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高低起伏,短期的情绪低落并非等于患上抑郁症。抑郁症是指,患者持续至少两个星期出现负面情绪,包括自责、自信心低落、对热爱事物丧失兴趣及动力、失眠、无胃口或食欲失控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幻听、幻觉,甚至有自我伤害或自杀等的念头。而当这些危险警号出现时,患者都应尽快求医。

  • 心脏科专科医生罗君健指,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身体感受,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常常表现为心脏不适,这使医生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心理因素。

  • 精神科专科医生乐芷颖指,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自我伤害的念头或绝望感,严重时甚至会有幻听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心脏病会诱发出抑郁症?

罗医生又指,心脏病患者同时患上抑郁症并不罕见,抑郁症会增加患者心脏不适的症状,严重情况需要配合抗抑郁治疗。罗医生曾遇中年男性患者平日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突然急性心脏病发作,心脏虽然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接受治疗后情况保持稳定,检查显示心脏功能问题亦不大。然而,患者仍经常觉得自己心口翳闷、走路没气没力,又容易感到疲累。但患者的症状与临床检查及相关扫描检查结果并不吻合,他便开始怀疑患者在心脏病发过后出现抑郁情况,后来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后,不适的情况显著改善。

所以,罗医生笑言:「有些时候,心脏科医生也需要具备侦探精神,如福尔摩斯般抽丝剥茧。当求诊者无缘无故出现身体症状时,除了为他们检查和排除心脏疾病,仲要『八卦』问多两句。病情轻微的情绪病患者很多时医生可以透过辅导或简单的药物改善情况。当然,作为心脏科医生很难单凭『问多两句』直接判断患者是否有情绪病,有需要时会转介求诊者到精神科详细评估及跟进。」

乐医生表示,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精神科医生会为求诊者进行评估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及影响生活的程度。对于轻度抑郁患者,辅导或心理治疗通常能够改善症状。对于中度及严重抑郁患者,精神科医生一般会建议药物治疗,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的生活。

常用的抗抑郁药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能够增加脑部的血清素,帮助脑部重建或积累缺乏了的血清素。服用血清素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初时可能会有副作用,如肠胃不适、胃气及疲劳等,但一般并不严重,而且患者很多时能慢慢适应下来。

  • 抗抑郁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而这些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应保持耐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抑郁症患者应抱积极的态度面对病情,适当的药物治疗可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