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退化症 及时检测延缓退化 守护「脑」朋友

12/03/2025

忘记煮食后熄火、忘记出门带锁匙、忘记讲过的说话,这些常见于长者的「大头虾」行为,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年纪大机器坏」的自然定律,但其实可能是脑退化症早期的警号。

甚么是脑退化症?

据一项香港长者精神健康调查显示,香港每十名七十岁或以上长者,就有一人患有脑退化症,而八十五岁以上患病比率更高达三分一,情况不容忽视。脑退化症,又称老人痴呆症、认知障碍症或失智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丧失而出现的疾病,并非正常老化。患者的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致脑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从而影响记忆、思维、语言、判断能力、行为及性格。患者的记忆力及其他认知功能,例如学习、理解、语言运用、方向感及判断力等,都会逐渐失去。有些患者亦会同时出现抑郁、幻觉或人格改变等病征。

  • 人的脑细胞在成年后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脑退化症患者的脑细胞死亡速度较正常快,令脑功能严重衰退,从而影响记忆、思考、行为及自理能力。

脑退化症的种类?

脑退化症是一个统称,包括约十多种脑部退化病症。脑退化症的种类,大致分为阿兹海默氏症、血管性认知障碍症、额颞叶认知障碍症、路易体认知障碍症及继发性认知障碍症。

脑退化症的成因是甚么?

脑退化症有多种成因,亦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士身上。年纪越大、有脑退化症家族史、头部曾受创伤,或者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血管退化、糖尿病、中风及慢性脑血管栓塞等的人士都有较大机会出现脑退化症。此外,甲状腺机能低、脑积水、缺乏维他命B12等,均可能引致脑部提早退化的疾病。

  • 心血管疾病、抑郁症、中风、肥胖均是脑退化症的高危因素,与脑退化症出现机率有关,所以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如何发现长者患上脑退化症?

脑退化症须由专科医生诊断及治疗,脑退化症症状不明显,长者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患病。就算长者意识到自己患病,也未必愿意承认,直到病情渐趋严重,出现行为怪异,失去自理能力,家人才惊觉家中长者出现健康问题。

不少脑退化症患者家属表示,看着长者日渐消瘦感到不知所措,四出向各科专科医生求医,仍找不到原因,最后才发现是脑退化症导致长者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无法自主进食,导致营养逐渐缺乏。脑退化症到了中后期,患者更可能出现一些混乱思想、错误的感知或想法。尽管幻觉和妄想是想象出来的,但会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慌,经常疑心有人想伤害他,令照顾者无所适从。

同住家人可多留意长者有否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可劝喻长者前往诊治。及早为脑退化症患者诊断、评估、治疗,并进行合适的行为及认知训练,能有效延缓脑退化的进程,药物可帮助患者减慢认知退化的速度,越早用药,效果亦会越好。

  • 脑退化症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语言和社交能力等方面会出现明显退化,甚至出现妄想或幻觉,影响日常生活、行为和情绪。

  • 及早为脑退化症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有效延缓脑退化。

脑退化症能医治吗?

现时,医学界有多种广泛使用的认知评估工具,香港中文大学亦编制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香港版,以简易的测试准确及全面地筛选出有脑退化症人士。脑退化症暂未有根治方法,医生可为初期至后期脑退化症患者处方乙酰胆碱酯抑制剂或胆碱分解抑制剂,延缓患者的病征恶化。

如若病患服用乙酰胆碱酯抑制剂或胆碱分解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效用不大或病征恶化,医生会为中期至后期脑退化症患者处方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以改善脑退化症患者的认知能力。

另外,医生会按患者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处方抑郁药、抗思觉失调药、镇静剂、安眠药等精神科药物及安排非药物方式治疗,缓解患者情绪,减少因思绪紊乱引起的行为问题。

此外,针对个别脑退化症的种类,如常压性水脑症,可由脑神经外科医生进行脑室腹腔引流手术,将头部的脑脊髓液引流进入腹腔,由人体自然吸收,以避免脑脊髓液的循环障碍进一步造成中枢神经损伤,有助改善患者步行及失禁问题。针对因中风或慢性脑血管栓塞引起脑退化症的人士,医生会处方抗血小板凝集剂及抗凝固剂等,如阿士匹灵、薄血丸等,减少患者再次中风的机会。总括而言,药物治标不治本,属于辅助性质。而坊间声称可以补脑的食物补充剂,暂时无确切的科学证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