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令人闻之色变,不少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胆固醇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胆固醇对人体并非必然有害,它是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制作细胞壁、部分荷尔蒙的重要元素。胆固醇属好属坏,取决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称坏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主因之一。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过高时,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里,导致血管内壁增厚,阻碍血液流动及形成血栓,对全身器官都可造成威胁,增加心脏病及中风发生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又被称好胆固醇,可吸收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并将多余的胆固醇带往肝脏进行分解,从体内排走,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好胆固醇还可减少炎症和含抗氧化功能,保持细胞强壮。反之,如果好胆固醇过低,不仅会容易出现炎症,同时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全科医生古颂为称,曾有患者向他表示戒吃高胆固醇食物后,胆固醇仍然居高不下。他解释:「胆固醇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自行合成的内生性胆固醇,另一种是来自于饮食。身体中约八成胆固醇都是由肝脏制造,只有约两成胆固醇由食物吸收。由于身体制造的胆固醇多寡受脂肪摄取量影响,因此减少进食高饱和及反式脂肪食物,并保持恒常运动,乃是维持胆固醇水平健康的不二法门。」
- 全科医生古颂为表示,有时仅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足以将胆固醇降至理想水平,可能需要借助降胆固醇药物的帮助。
- 身体内的胆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脏自行合成,仅小部分来自膳食胆固醇。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有调节胆固醇的机制,帮助血中胆固醇维持正常水平。
戒口有助降胆固醇?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及低脂饮食,减少摄取含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及适量摄取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使血液更易凝结,会引致血管硬化、中风、心脏病等疾病,促进肝脏产生胆固醇,令血液的坏胆固醇水平上升。反式脂肪于植物油的氢化程序(在油中加入氢,令油从液体状转为半固体状)形成,不仅令血液的坏胆固醇水平上升,亦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在室温下呈液体状态,适量以多元不饱和脂肪及单元不饱和脂肪,如植物油、种子、果仁和水果,来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水平,保持血管畅通。 同时,可多吃含丰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麦皮、干豆类,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固醇相似的油脂物,如胆汁结合并排出体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药物降低胆固醇
有些病人对于服用药物控制胆固醇十分抗拒,害怕一旦开始就要终生服用,认为戒口及改变生活习惯即可,但多年后仍然没有成果。古医生指,虽然任何对降低胆固醇有效的方法如戒口及运动都值得鼓励,但事实上大部分胆固醇由肝脏制造,尤其是体内胆固醇合成过多的病人,单靠戒口是无法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加上,未必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又或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均需要药物配合来控制胆固醇。
常用的控制胆固醇一线药物为他汀类,能抑制肝脏制造坏胆固醇,降低四至五成胆固醇。但可能出现包括肌肉疼痛或发炎、肝酵素上升等副作用。若出现此等副作用,医生会调整剂量或建议转服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注射PCSK9抑制剂。PCSK9抑制剂合并口服药物使用,可进一步降逾五至六成的坏胆固醇,使患者更易达到理想的胆固醇水平。所以,如果医生认为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服药的必要,患者不须对此有太大抗拒。一般而言,一旦胆固醇水平变得稳定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医生或会建议停药,以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维持胆固醇水平。
- 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下,成人每星期应进行最少一百五十分钟中等强度的带氧体能活动,或至少七十五分钟剧烈带氧体能活动。有氧运动有改善血脂肪浓度、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增加好胆固醇等的好处。
- 虽然超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胆固醇的风险,但其实任何体形的人都可能有高胆固醇,不管体重、运动和饮食习惯如何,都应该定期检查胆固醇水平。
- 多食高纤谷物、种子、果仁等能帮助保持良好胆固醇水平。
- 减少摄取含高饱和脂肪食物。